历史上,那些被视为“后太子”的个体,他们在权力斗争中所展现出的共性之一,就是敢于冒险、不畏惧风险。这一特质,常常被描述为一种流氓的气质。那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为什么会拥有这种性格?而那些具备这类特质的人又是如何成功地成为“后太子”的呢?让我们通过几个熟悉的例子来探讨这个问题。
扶苏是胡亥的大哥,在秦朝虽然并没有建立起儒家提倡的长兄当父长子的传统,但长幼之序还是有其基础。在最初,胡亥对大哥扶苏都是恭敬有加。但随着赵高的蛊惑,他开始怀揣篡位的心思,从而暴露出他的流氓本性。与大哥相比,扶苏过于仁慈,这种仁慈几乎到了优柔寡断的地步,因此一个小流氓就轻易地干掉了那个仁厚的大哥。尽管扶苏是秦始皇合法继承人的位置,但胡亥却更接近秦始皇那种残暴嗜杀的本色,从灵魂和精神底色上看,他们是一拍即合。
然而从才华和能力上来说,胡亥只能算是一个小流氓。他实施了大清洗,对兄弟十二人进行屠戮,并且刑罚更加严厉,不手软。但他无法做到像秦始皇那样既残忍又雄霸天下,因为他力不从心。胡亥胜过扶苏,更接近了秦始皇那样的精神遗产——残暴嗜杀的流氓本色,而扶苏的人性化品格却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在与任何小流氓竞争时都难以幸存。
同样在隋朝皇位继承人之间,大哥杨勇为什么不能战胜二弟杨广呢?因为杨广是一个五毒俱全的真正流氓,而杨勇虽然直率、宽厚,却不足以与弟弟匹敌。杨广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他的伪装能力以及能够下黑手前后的无畏态度,这使得他赢得了父母对他的欣赏,并直接帮助他夺取了帝位。在杀父弑兄等残忍行为面前,杨广毫无犹豫或拖延,这明显展示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混混。而李世民在干掉大哥李建成这一点上,也使用了一定的流氓手段,只不过比起那些纯粹的小混混要高超许多。
李建成和杨勇都有一颗温暖的心脏,但他们二弟们,比如李世民和杨广,则各自擅长不同的策略。在玄武门事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二弟排兵布阵,而大哥军队则完全消失无踪。这些高级别的小混混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占据优势,无论是在才华方面还是在权谋策划方面,都超过了他们的大哥们。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些具有明显反向游戏规则的人物(如胡亥淘汰扶苏、杨广淘汰杨勇)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这意味着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最高奖项往往给予那些最善于偷窃盗贼,即使他们的手段卑鄙可耻。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笼子,那么只有英雄和小混混才能跳出笼外自由奔走,而良民和正义者则永远无法逃脱牢笼束缚,最终只能画地为牢,不敢尝试跳出束缚。
因此,无论是作为英雄还是作为小混混,其间角色不断变化。当天子的评价涉及到是否具有英雄或小混鬼性的标准时,只有确保稳固地坐稳帝位才能被视作成功的一个标志。此外,还有人认为,当一名天子被要求选择英雄或者小迷奸的时候,他除了冠冕堂皇利国利民之外,还必须考虑是否能够安然坐稳帝位这一检验标准。此种情况下,一般而言,将功赎罪或者狩猎老虎这样的表演通常不会受到重视,它们更多的是用来测试一个君主是否足够强硬,以至于可以控制国家命运的一切因素,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权威不受挑战;同时它还需要证明自己能够保证国家安全免遭外侮,以及内部动荡不安。这就是古代君主评价自身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