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次子,母亲杜氏。赵匡胤早年投身军事,以武艺高强闻名。
在后汉时期,他跟随枢密使郭威征战南唐,在乾祐元年(948年)投奔郭威,被任命为东西班行首和滑州副指挥使。在广顺三年(953年),他转任开封府马直军使,并参与了对北汉、契丹联军的战斗。在显德元年的战争中,他以勇猛著称,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倾心。
在显德四年的岁月里,赵匡胤与柴荣共同征伐淮南,与南唐交战多次,最终平定淮南。他的功绩被瞩目,一时间成为朝野皆知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显德七年的陈桥兵变中,由于柴荣病重且幼龄未成器,对内外形势不明所以,他被拥立为帝,而不是由太子继位,这一事件标志着宋朝的建立。
当初,有诗作《咏初日》流传于世,是赵匡胤留下的文学作品之一。宋太祖在位期间,不仅统一了全国,还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罢免藩镇,将地方兵权收归中央,以及设立“封桩库”来恢复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此外,他还实施了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自唐代以来地方节度使擅长兵权的问题。
至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其遗体葬于永昌陵,并追谥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他的人物生平和历史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