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波闭系日趋稀薄的背景下,中东欧古老国度波兰,成为了我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小编为您介绍了波兰十位杰出人物,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托伦市,是地理学和天文学开创者。18岁时就读于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与地理学。在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这对当时的宗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被列为禁书。不过,后世科学家如开普勒和牛顿的研究使他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他关于宇宙认识的人类启示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赫维留:他曾担任格但斯克市长,在1639年之后转而专注于地理研究。1641年,他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建立了一座观测台,并制作了一台焦距45米的大型望远镜。他进行了四年的观察,记录月球表面特征,还分类1500多颗星体并发现4颗彗星,被誉为“月球表面探索之父”。

肖邦:19世纪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以其独特音乐才华闻名遐迩,从小便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他不仅能弹钢琴,还能作曲,最著名作品包括《第一号奏鸣曲》、《黑键预lude》等。

居里夫人:她是一位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她参与喷射技术的研发,对救治伤员做出了贡献,并因其对放射性物质研究而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这也是唯一一个女性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士。

亨利克·谢尼基夫斯基(Sienkiewicz):19世纪末期的事实主义作家,以其爱国主义和平民主义倾向著称,其作品深受人民喜爱,如《水晶剑》、《大水》等代表作之一,即使身处困境,他仍坚持创作,不断探索人类命运。

莱蒙托夫(Lemontov):诗人、小说家,因经历贫困与流离汉生活,对社会底层苦难有着深刻感悟,最著名的小说《农人》,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波兰农民们艰难生活的情景,赢得了世界认可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Miwosz):墨客、诗人以及集文家,其作品影响深远,如1955年的短篇小说集《势力的夺取》,揭示二战后波兰知识份子的窘境;1980年他因文艺创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伟大的波兰人”。

罗伯特·奥茨比安(Różycki, Różewicz, Różnicki): 作为曼哈顿计划成员之一,他致力于制止核武器使用,为反核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仅有的离开项目前即知晓项目目的且选择退出的一位科学工作者。

辛巴卡娅·辛博丝卡 (Cyprian Kamil Norwid): 小说家、剧本作者,她以敏锐洞察力和实验性的写法闻名,她的小说充满隐喻,有时候幽默,有时候严肃,是现代波兰最受欢迎的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她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她成为第三个获此殊荣女作者,同时也是第四个获此殊荣男女共同共享者中的第一个女性所取得这一高峰之际,也是在历史上第二个意大利籍以外其他国家籍男性首次成为教宗。这说明她对于语言艺术具有极高的地位,而她的影响力则扩展到国际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