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以其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对外战争的推进而著称。他的统治时期,宋朝得以稳定并开始走向繁荣。
在文治方面,赵光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鼓励垦荒。他还扩大了科举考试的规模,使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通过考试入仕。此外,他还编纂了一些重要的类书,如《开宝通鉴》,并设立了考课院和审官院,以加强对官员的选拔和考察。
在军事上,赵光义面临着与辽国、西夏等北方政权的冲突。在他的领导下,宋军进行了一系列战役,但结果并不尽人意。尽管如此,他还是采取了一些新的战略,如实行“将从中御”政策,让出征将帅更自由地发挥他们的策略和指挥能力。但这些努力并未带来显著成效。
赵光义也是一个处理继承问题的人。他曾经考虑过废除长子赵元佐,因为后者因叔父之死而精神失常。但最终他选择了次子赵元僖作为准皇储。然而,在赵元僖去世后,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最终选择三子寿王为新任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
在晚年,由于箭伤所致,赵光义知道自己病重,便私下询问寇准关于继承人的意见,并最终决定立寿王为太子。在寇准的一再劝解下,他的心情也逐渐好转。不过,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最终他于至道三年(997年)去世,被尊谥为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其庙号被定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