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波闭系日趋稀薄的背景下,波兰作为中国传统友好国,成为了我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小编为您介绍了波兰十位杰出人物,他们在各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一位是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是古代地理学开创人,以18岁便读于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年夜教而闻名。在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这一理论在当时遭到了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但后来经过开普勒和牛顿的工作,这一理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第二位是约翰·赫维留,他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在1639年后转向研究天文学。1641年,他在自己家里建造了一座地理台,并制作了一台焦距45米的大型望远镜。在1642-1645年的四年间,他观察太阳黑子并记录月球表面的特征,也曾分类1500多颗星体,并发现4颗彗星,是“月球表面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第三位是肖邦,一位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没有仅能弹钢琴,还能作曲。七岁时他就完成了第一首作品——《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举办了第一次公开演奏。今后,肖邦以钢琴演奏神童身份常被华沙贵族邀请到他们家的沙龙中表演。他的生命几乎完全处于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时代,激烈的情感成为他创作的一大主题。他一生创作了近200部作品,其中包括《第一套事直》、《落A大调波兰舞曲》、《练习直》、《b小调谐德直》等,以及写给前任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愁,如同他本人所说的,“离别母亲之痛”的心声。而他的作品中的战争气息,如舒曼所评测那样,是“埋藏在地下的巨炮”,它宣布:“波兰不会灭亡。”
第四位是居里夫人,她是一位物理学家、化学家,被誉为女性科学先锋。她取得了两次诺贝尔奖,是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女性。她主导建立巴黎以及华沙“居里研究所”,致力于用放射性材料治疗癌症。此外,她还因其对战后的法国社会贡献而受到尊敬,最终因过度劳累去世。
第五位是亨利克·谢尼基奇,他是一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闻名。他具有平民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成为具备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代表。他的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语言优美深沉,被誉为“波兰语文之师”。代表作有《旅途书函》,历史小说三部曲《水晶剑》、《大水》、《伏沃迪约斯基学生》,尤其以史诗长篇《十字军骑士》(The Knights of the Cross)最为知名。这部小说描绘的是12世纪末期十字军东征故事,其深沉的情感触动广泛读者的心弦。
第六位是莱蒙特·弗拉什凯维奇,一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的小说家,与亨利克·谢尼基奇并称为现代文学运动中的领袖二人组。他以农村生活与乡土题材著称,对农民阶层生活进行细腻描绘,为保守农业社会揭示光明真相。在1904年的冬天,弗拉什凯维奇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农夫》,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农人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他们顽强抵抗困境及勇敢斗争的一面,该集获195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此外,由于其对二战后的世界产生影响,不少人认为该集应该获得更高荣誉,因为它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是在极端贫穷的情况下人类仍然能够保持希望与尊严。
第七 位切斯特米列夫斯基米沃希(Czesław Miłosz),是一个拥有无数才华多方面才艺的人物:诗人、小说作者、剧本作者以及评论员和翻译者。不论是在大学还是学校,小米沃希都会发表自己的诗歌,从1933年的单行本开始,就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被占领期间,小米沃希遭受迫害,但没有因此改变其坚定的信念和艺术追求。当战争结束后,小米沃希继续使用文字来探讨国家的问题,并且因为1945年的散文集"势力的夺取"赢得198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通过描述二战之后欧洲知识分子的困境,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政治压迫与思想自由之间微妙关系,而这些对于个人来说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甚至悲剧。
第八个名字叫罗伯特·奥普茨卡(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但由于父亲原籍 波兰,所以经常被视为半个 波兰 人物。罗伯特·奥普茨卡是一个物理学教授,在20年代接触到了量子力学,并逐渐专注于核物理领域。在1942-1946年间担任曼哈顿计划领导人的职务,这是一个秘密项目旨在研制原子弹。但罗伯特很快意识到这个武器将如何危险地改变世界,因此决定退出这一项目并投身反核武器运动中,这也是一个关于科学责任和道德义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之一。
最后两个名字分别属于施宾佐娃(Wisława Szymborska)女士,她是一代又一代梦想着未来但同时恐惧着过去的人们的声音;还有约翰·保罗二世,即若望保禄二圣父,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4任教宗,因其智慧、慈悲及决断力而被全球信徒敬仰,也让许多非信徒感到尊重。如果要谈论几个关键词,那么它们就是:开放性、高度教育水平、高科技能力,以及包容性的文化价值观,它们都是构成了今天 波 兰 的基础,使它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地方。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看到一个更加正义平等的地方,这样做出的努力已经令人瞩目,而且正在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即便存在这样的努力,有些事情依然无法避免,比如冲突或灾难,但是正如若望保禄二圣父所言,每一次挑战都是新的机会去学习如何变得更好,从而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