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蕴三:樊锥同学同为清末学者,共同经历了戊戌变法的风云。湖南巡抚陈宝箴倡导新思想,创办时务学堂等机构,吸引了谭嗣同、梁启超、熊希龄等人参与。随着变法失败和陈宝箴被革职,他们面临通缉。在樊锥的帮助下,石蕴三避难山间幸免于难。光绪二十六年,他参加了汉口起义,但随后逃往上海,并得到了蔡锷的资助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他先后就读于弘文师范和法政大学,并加入了同盟会,以“苍石”自号表示反清立场。
返回中国后,石蕴三担任船山学社社长,并与谭心休、马邻翼等人创办湘学会。他还在禹之谟的唯一学堂兼课,但当禹之谟被捕后,他避居上海并教授中国公学。此前他曾撰写挽联表达对国家忠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不愿接受官职。他拒绝由熊希龄推荐出任官职,最终成为湖南大学教授并著有多部书籍。
然而,“一二八事变”中他的作品遭到焚毁,而存放在湖南的作品也在长沙大火中丢失。他晚年因病瘫痪,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内去世,其生平事迹被收录在《人物大辞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