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特别是在“状元”这一称谓上,有着严格的顺序。明代中叶,一位名为黄观的人,在科场上的成就令人瞩目。他不仅在殿试中取得了第一名,即“状元”,而且在会试和乡试也都获得了第一名,即“会元”和“解元”。更为罕见的是,他在县试六次考试中,也是每一次都取得了第一名,这一壮举至今被认为是科举史上的奇迹。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是安徽贵池人。在他的家族中,父亲黄古曾经行贷给池州人,但最终因家贫不能归故改姓许。后来,他请奏于廷,并得到皇帝的恩准,恢复了原来的姓氏——黄。
这种连续六次考取头衔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独一无二。因此,人们称他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这表明他不仅在三个朝代(夏、商、周)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这样的辉煌成绩。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思考,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持续追求卓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