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4月,一个婴儿在丹麦欧登赛城的贫苦鞋匠家中出生。这个孩子大声啼哭,他仿佛是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的证明。教士安慰他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美妙。”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用他如夜莺般的声音向世界唱起歌儿,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不及他更有名气。他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气质的鞋匠,他常常给孩子讲故事,在家里与孩子们一起做玩具游戏。安徒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对小孩无限热爱之情。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相信上帝和女巫,有许多神秘传说在空气中流传不绝。在这里,小安徒生听到了《一千零一夜》的离奇故事,使他的脑子更加丰富了。他被树林中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但这些古老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当上小学时,安徒生偷看学校里的惟一女孩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他们一起回家时,他却默不作声。萨拉发誓自己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而小男孩则宣称自己会把她接到自己的城堡里。然而,这段恋情也无果而终。

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之后,14岁时,安徒生只身离开家乡来到哥本哈根。但贫困生活使他得病,没有希望继续唱歌了。他进文法学校,但常受到轻视和嘲弄。在学校的小图书馆成了他的精神慰藉,同时激起了他的生活和写作热情。

1829年,《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出版,不久又有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在皇家剧院上演。但由于出身“低贱”,文学上的初步成就遭受了一批无聊文人的妒忌攻击。他无法忍受这种环境于1830年夏天离开哥本哈根前往菲英岛、同德兰半岛旅行。

旅行对他来说,就是生活,从1831年开始,他进行了第一次国外漫游,一共29次直至1873年。这期间,他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如《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并且赢得国际性声誉,最著名的是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

除了诗歌、剧本,还有剪纸技艺高超,无论是在纪念博物馆还是圣诞节装饰,都能见到他的作品。而最让人铭心刻骨的是那些关于穷苦孩子痛苦生活的情感深邃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但寄托着深切悲哀,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几年的身体状况不好,但朋友们始终支持着他。一位大学生送来一棵干枯三叶草,是为了带给作者幸福的一份礼物。当走过街头时,有些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态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意,而另一些则目送着这一幕,他们中很多是因为他的童话而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知道尽管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道路艰辛,却为世界上的读者带来了无数欢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