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善终,子孙袭封

1.1、魏国公徐达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太傅、魏国公徐达去世,享年54岁。徐达之死,当然是善终,野史中的“烧鹅致死”是站不住脚的。

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于功臣庙塑像岁时致祭。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十月,徐达长子徐辉祖袭封魏国公。在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战争中,徐辉祖忠于建文帝朱允炆,一直战斗到南京城破的最后一刻。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辉祖去世,当年的七月,其子徐钦袭封魏国公。此后魏国公一爵与大明共始共终。

1.2、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曹国公李文忠去世,因其战绩卓著和对皇帝亲情深厚,不可能被害死。李文忠追封岐阳王,以慰其冥冥。

李景隆在靖难战争中表现平平,最终被削爵圈禁,但他家族依然保留着临淮侯的一代。

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

2.1、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成为少数活过洪武朝的勋贵,因为没有拉帮结派,也没有结婚关系引起皇权威胁,因此得以存活。他在真定之战中战死殉国,其子也在南京陷落后惨遭杀害。

本人善终,无子孙袭爵

3.1、信国公汤和

汤和作为开国元老,因为与朱元璋私交深厚,没有受到猜疑,他卸除兵权且身体孱弱,在凤阳老家安度晚年,被追封东瓯王。在靖难战争后的清理旧将时,他家族失去了信国公爵位。

4、本人未能逃脱命运悲剧

4.XXX

总而言之,在那充满血雨腥风的大明江山上,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能够顺利地走完生命旅程,而更多的人则不得不面对悲剧性的命运变化。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机会。而对于那些勇敢奋斗但最终未能幸免于劫的人们,我们要铭记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