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宋辽对峙时的静海边,回望着那片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东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后来,汉初就已经把这个地方命名为东平舒,这里见证了无数风雨和变迁。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的某一天,一块新的土地被并入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乾宁县。这一区域一直到宋大观年间才正式升格为靖海县,而到了明洪武初年,它又被改名为了静海县。
公元959年,当时的后周王朝发起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北伐战役,他们取得了南燕全部土地的控制权,并奠定了与辽国以界河(今天津地区主要是指黄河及其支流)为界的基础。当时,我所居住的地方正处于这两个国家交界线上,位于双方交汇点。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位置,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防御那些来自辽国的一些侵略行为。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据点,这些据点不仅负责防御,还负责交通邮驿等其他任务。我记得太祖赵匡胤刚刚建立新朝的时候,他下令所有道上的邮传都要由军队中的士兵来完成,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百姓负担,也能提高效率。这些参与邮驿工作的人员被称作“铺兵”。
而我所居住的小镇奉新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之一,那里的水陆相结合的交通网络,让这个小镇成为了南北通衢的一个重要枢纽。在清代,有位叫蒋诗的人写下了一首《沽河杂咏》,他描述了当地的情况:“燕山府里界河横,辽宋分疆是武清;海口叉连三女寨,古来天堑最分明。”
杨家将与其在静海一带发生过多次战斗留下的故事和遗址,让这片土地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听说还有一个叫钓台寨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大营,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而就在我的脚下,有一个村庄,就是根据传说中的杨延昭的大营而命名为“古城洼”。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想象一下那些勇敢的人们是在哪里战斗过,他们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在这里看着星空思考未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