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烛之武因智慧与勇气而名垂史册。公元前630年,秦军联合晋军围攻郑国,这一事件被历史记载为鲁僖公三十年的“围郑”。然而,在这场战争之前,郑国曾两次得罪了强大的晋国。首先,当晋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被当作不礼待;其次,在城濮之战中(公元前632年),尽管出兵助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面对危机,郑伯派遣使者子人九前往晋国,以求和解,并在同年五月,与晋侯及盟于衡雍。但是,即便如此,最终也未能阻止晋文公发动攻击。秦军的加入则源于双方共同的霸权争夺愿望,以及对外扩张的野心。在城濮之战后,不久之后的这一年的冬天,便有了这样的联合行动。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佚之狐提出了一个绝妙计策: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以说服他们撤军。这位老将推辞称自己已年迈无能,但受到王室重视并接受了任务。在夜色中,用绳子将他从城上放下,他巧妙地向秦伯陈述道:“灭掉我等,对您何益?更重要的是,您不应忘记与我大晋之间的情谊,而我们正处于您的东部边疆。如果您让我们留存下来,我等可以成为您东行中的宾客,为您的使者提供所需,我们之间又何损。”

此言深入秦伯心房,他决定停止进攻,并与郑结盟,让杞子、逄孙、杨孙帮助守卫,同时率领部队返回。此举显示了他的宽广胸怀和明智决策。而当时任赵魏相的大夫子犯请求开战,却被拒绝,因为若没有其他国家支持,也许今日定难成事。因此,这场围攻以平局收场,是因为智慧胜过力量,更显烛之武聪明才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