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十四年十月,宋高宗在德寿宫逝世,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并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随后,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宋孝宗禅让皇位给太子,太子即位为光宗,而孝宗被尊为寿皇圣帝。李氏,即后来的李凤娘,以其美貌和权谋的手段渐渐掌控了朝政。

然而,她的影响力也带来了腐败和分裂。在光宗即位后的第二年,他改元绍熙,但由于病情加重,他无法主持朝政,使得李凤娘更加操纵朝局。她通过造谣和诽谤来离间光宗与他的父亲、太上皇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太上皇去世。

当太上皇去世时,光宗并未立即前往问候,也没有正式举行哀悼仪式,这引起了朝中的不满。尚书左选郎叶适提议由嘉王赵扩监国以平息民心,但留正认为此举可能会导致长远的问题,因此建议光宗退位。但是,由于建储诏令尚未下达,这一建议遭到了推迟。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枢密使赵汝愚利用光宗在奏章上的“历事岁久念欲退闲”这八个字作为依据,与韩侂胄一起请求吴太后介入,最终宣布光宗退位。李凤娘被尊为太上皇后,而赵扩继承了帝位成为宁宗。这次内禅标志着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它超越了之前的内禅,从表面的仁慈君主形象到实际的政治实践,再无回转之机。此刻,不仅是官僚们,更是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历史似乎在不断重复,却又难以避免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