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甘露之年,汉宣帝刘询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召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学术盛会。西汉自武帝以来,便以儒家为唯一被尊重的学派,而刘询更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来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儒家的教义。

他邀请了当时最杰出的七十多位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边的大殿——石渠阁中进行“五经”(《易》、《书》、《诗》、《礼》、《春秋》的)异同讨论。这场辩论不仅吸引了汉宣帝本人,也让得到了他的亲自裁定和评判。

经过一番激烈而精彩的讨论,最终产生了大量关于如何理解这些经典文献的问题,并将这些意见汇总成书。这个著名的文献被称作《石渠议奏》,又名《石渠论》,共计155篇文章。尽管现在已经失传,但唐朝时期杜佑在其著作《通典》中保留了一些片段,这些信息至今仍然对研究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此次会议不仅加强了儒家的理论体系,还促使博士员中的职位增加,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知识。此举也体现出汉代对于文化建设和思想控制的一贯政策。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学术活动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