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甘露之年,汉宣帝刘询为了深化儒学的思想统治力,决定召集一场盛会。西汉自从武帝废除了众多学派,只尊崇儒家以来,一直以来的风气是如此。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点,汉宣帝在前51年下令,征集了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和张山拊这九位杰出的儒生,让他们聚集于未央宫北的石渠阁,就“五经”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高明的学者们,在这个由皇上亲自主持并裁定评判的场合中,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经典的精通,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限制的情怀。在这次会议之后,他们汇编出了《石渠议奏》——又名《石渠论》,共有155篇奏疏。这部宝贵文献如同一座丰富知识的大厦,但不幸的是,它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只留下杜佑在唐朝所著《通典》中的零散记载。
然而,这次历史性的学术会议不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更重要的是,它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对于《易经》的“梁丘”,对于《书经》的“大小夏侯”,以及对于《春秋》的“谷梁”。这些都体现了当时儒家的学习与发展,是对古代文化传承的一次重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