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中,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继续进行着明争暗斗。1921-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会议规定日本舰队的规模要小于英美两国,而日本却有着一项既定政策,即排挤英美势力出亚洲和太平洋,并争取成为全球的主导力量。为解决在劣势条件下作战的问题,日本海军将“先发制人”和突然袭击作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大力发展航空母舰。
1941年11月至12月,日本军方策划了一次史诗般的远程行动——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这是一次极其危险的大型舰队行动,但为了掩盖这一行动,日本当局不择手段地实施了佯动与欺骗策略。
自11月8日起,参与此次行动的所有日本舰队奉命从内海开始出航。在这期间,不仅对远征舰队实行最严格的战时电波管制,而且还将一些旧船只、教练机开进内海各基地,以假乱真,同时使用训练大队模仿参战任务,将原班全套电台、通信军官留给后备教练大队,以此造成一种假象,即好像Japanese main fleet仍然停泊在南部内海。美国情报机关非常熟悉这些通信军官发报指法,所以长期被这些巧妙炮制的假电报所欺骗。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庞大的、日本主力的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正在九州南部;“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正在吴港附近;战列舰“比睿”号佐世保附近;“雾岛”号吴港附近。而实际上,这些战斗力强大的船只已经秘密地向珍珠港驶去。
12月1日,当这支神秘的情景发生前夕,一名叫霍姆斯的小校发现了一个异常的事实:负责监视这些船只动向的人员报告说它们仍然停留在本土水域。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他无法联系到这些船只。此刻,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谜题,那就是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他们位置的情报流入。他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但他也清楚,如果他的推测是错误的话,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巨大的失误呢?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谜团越来越深重。金梅尔上将召集情报参谋爱德华·莱顿少校询问最新情况。当莱顿回答说他不知道敌人的确切位置时,上将爆发出愤怒:“你竟然不知道敌方航空母舰目前所在地?”但莱顿坚持己见:“我不知道。我估计它们还在本土水域。”
然而,在黎明前的几小时里,一群潜伏已久、静悄悄待命的飞机起飞,它们来自那些看似静止不动、隐蔽于晨雾中的航母。不久之后,在珍珠港周围爆炸声响起。一系列精心计划好的空中攻击迅速展开,对美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大约7:50分,当第一批日机俯冲而下时,无数士兵和民众惊恐万状,他们试图逃离眼前的灾难。但即使是在混乱中,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切都是一场意外——尽管如此,却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突袭之一。
自1940年8月以来,美国曾多次截获并破译了Japan's diplomatic cables,但是因为过度信任对方精心构建的虚假信息,最终导致了珍珠港事件。这场轰炸震惊了整个世界,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太平洋防御策略,以及它与盟友之间关系,从而改变了二战后全球政治格局的地理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先发制人”的概念成为了战争理论中的核心思想,而对于信息安全则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