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早年担任都教练使,随后他的兄长王延钧继位为闽王。然而,王延钧的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发动政变,试图篡夺王位,但最终兵败被杀。面对这一危机,王延钧派遣他的弟弟——我——去建州安抚军民,并委以重任,出任建州刺史。
在兄弟间的冲突中,我多次写信劝告我的兄长,以期和平共处,但却遭到反感和排斥。当时正值天福五年的闽国内战爆发,我请求吴越国之主提供援助,而吴越国的宁国节度使仰仁诠及内都监使薛万忠带领四千余人前来救援。
在此期间,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我率领敢死队潜入敌营,将火炬投向敌营,同时城上擂鼓呐喊相应,这一计策成功击败了潘师逵。随后,我又攻打吴行真的营地,最终取得了胜利。
尽管我们曾经有过短暂的合作,但矛盾依旧尖锐。天福六年,我在建州称帝建立大殷国,并改元为天德。此外,我还设立皇后并且掌握军事与政治事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不断地与南唐进行战争,最终导致闽国灭亡。
虽然我最终归顺南唐,被封为羽林大将军、鄱阳王,再次被封为光山王,在宋朝建立之后,也得以保留其爵位。但是,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家族而言,无疑是一段痛苦和艰难的经历。这段时间里,我们为了维持国家运转,不遗余力地征收税赋,即便到了鱼肉蔬菜也要加倍征收,这让百姓生活变得更加困苦。在这场纷争中,我们铸造了一种新的大铁钱,一当百,以此来缓解经济压力。不过,由于我们的政策措施,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造成了深远影响。
最后,当我离世时,被追赠为福王谥号恭懿,其墓葬地点位于漳州城北郊双凤山麓,与夫人合葬。在那座古老而庄严的地方,有着石羊等雕刻,为纪念这一段复杂而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