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残,一个在艺术道路上走得如此漫长的人物,其生平可谓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史诗。1928年,他以中学生的身份毕业,并进入了济南爱美艺术师范学校,那里他有幸学习于画家瞿园初之手,这对他的成长无疑是极其重要的。1930年,他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涯,回到了莱芜从教,但不久后他又前往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继续深造。在那里,他受到了一系列名家的指导,如陈半丁、齐白石、于非闇和徐衍等,他们都是中国美术界的一颗颗璀璨星辰。

1934年,他完成了学业,在惠民任职期间开始教授美术。而当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半残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他所承受的是巨大的痛苦和挑战,但这也锻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一面。1939年,一次空袭使得他左手和腿部遭受重伤,此后,他改名为“半残”,并且取笔名思健。这段经历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他创作风格中的一个转折点。

解放战争期间,李半残先后担任过鲁中大众画报社和鲁中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编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现代美术领域注入了一抹独特色彩。1949到1965年的时间里,他作为泰安一中的教师,不仅教育着下一代,也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追求卓越。在1973至1976年间,当泰山管委会邀请他去为泰山画像时,这成为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的画作更加完善。

1978年10月,李半残离开我们。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那份高超的手法,那种用笔老辣、巍峨险峻而又气势雄阔的情怀,以及花鸟之间透露出的俏丽洒脱。他留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它们如同时间机器般运行,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着艺术之路上的无尽可能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