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满清入关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剃发令”成为了一项关键政策。其实,关于“剃发令”的起源,最早的提议并非出自满洲人,而是一个汉人——孙之獬。这名汉奸在清廷面前提出这一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民族差异,让所有臣民看起来都是一样。在那时的宣传中,清朝政府强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口号被用来压制任何反抗的声音。
这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对汉族人民来说是无比悲剧的一幕。江阴十日、嘉定三屠,这些惨烈的事件见证了多少无辜生命的牺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痛苦和挣扎似乎变得遥远,不再触动人们的心灵。最终,“剪辫子”成为了一个象征,是那个时代权力与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
到了1922年,那个曾经颁布过“剃发令”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而当时,大多数中国百姓自己选择将自己的长发剪掉,只有仍然坚持保留辫子的爱新觉罗皇室成员和一些顽固守旧的大臣例外。当年的媒体主要依靠报纸进行传播,当时即将退位的溥仪,也被报纸上的潮流所吸引,他意识到保留辫子已经是不合适的事情,并决定将自己的辫子也一起剪掉。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自我审视,也是他个人思想转变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