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简介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
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的间,他被授予开封牧之职,不久受父徽宗禅让登基,并改元靖康。
钦宗与徽宗听信奸臣谗言,最终导致了李纲的罢免以及金兵围攻汴京的失败。靖康之变中,被金人俘虏北去。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的驾崩时,他终年57岁,其谥号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并葬于永献陵。
早年的经历
原名亶、煊,是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哲宗侄孙、神宗孙子。他出生于坤宁殿,与其父徽宗相差一岁,而他的哥哥高祖则是同父异母兄弟。在政治上,他的母亲显恭皇后王氏对他影响深远,她不仅是他的养育者,还曾多次出面干预朝廷事务,以保护她所爱的儿子的利益。
临危即位
宣和七年的十月,当金国军队威胁到都城开封时,因害怕而昏迷不醒。当他苏醒过来之后,即命内侍呈纸笔,由此写下:“请太子即位于我。”于是,在二十六岁那一年,他继承了父亲的地位成为新任的钦宗并改元靖康。但这段时间里,他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一面,对问题缺乏坚定的判断力,这种无力感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使得整个北宋政权瓦解。
靖康之变
在当时的情况下,为避免战乱及保全生命,一些辅佐大臣劝说钦宗逃往襄阳,但李纲却坚持留守东京以抵抗金军。这场争论最终没有解决,因为第二天早晨,就在禁卫军整装待发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关于准备离开的声音。此刻禁卫军已经决定要留下来守护他们认为不可或缺的事业——帝国及其民众。而且随着情况紧迫加剧,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跟随着他们的情妇离开,那么谁能保证安全?因此,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虽然有许多声音呼吁继续抵抗,但最后结果还是失去了所有重要城镇,并且失去了所有希望。这场灾难使得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帝国灭亡,而它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它将由南方建立起来,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南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故事和角色出现,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来应对这一巨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