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革新治国,开启变法风云。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如昔,其主要变化在于国外局势,其中三晋已经显得更加强盛,而楚国则处于一片困境之中。次年,即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战胜了楚军,这是为了削弱楚国的右翼,以此来解除其左翼的威胁。再过九年,即公元前393年,楚国对韩发动进攻,并夺取了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但到了十一年,即公元前391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的战役中,大败给三晋联军,不仅失去了两地重要战略要地,还让魏夺走了侵占郑的大梁等地,使得楚国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况,只能向秦求援,最终导致秦兵攻占韩六邑,从而转移三晋对秦的压力。
自此以后,由于秦、楚联合遭到齐拉拢,加剧了与三晋间矛盾和复杂性,对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吴起的人物降临至这位天赐良机中的天子。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但又无计可施,无从下手,他渴望摆脱困境却找不到出路。此外,没有一个能够分担他的忧愁、辅佐他治理国家的大臣。而那些权贵家族,如屈、景、昭,他们虽掌握着一些要职,却无力抵御外侮,更是在内政上无所作为,他们利用权势欺压百姓,有时甚至连君主也难以制止他们的行为。
然而,这位悼王心怀先祖们都拥有一班贤才辅佐的情愿,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人才。他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名叫吴起的人才,对他来说真是喜事临门,是上苍赏识有志者。因此,他用隆重礼节和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个人的到来,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变革,为后来的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