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大型工商业者。在春秋时代,他曾经是一个贫困的鲁国书生。当他听说范蠡弃官经商后迅速致富时,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若想快速富裕,当养五牸。”因此,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在猗氏王寮定居,大量畜牧牛羊,并且兼营盐业。十年间,他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他的起家之路,《史记集解》引《孔丛子》中记载了他的故事。他原本籍贯于鲁国,是一个生活艰难、饥寒交迫的人。但当他听到越王勾践的谋士范蠡帮助越国灭吴、辅助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另一位谋士的富国之策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在19年间积累了大量财富,最终成为了大富翁,因而被称为陶朱公。由于对这位陶朱公充满敬仰,猗顿前去请教。陶朱公同情他并授予秘方:“若欲速得其利,当畜养五牸。”

遵循这个建议,猗顿按照指示迁移到西河,在现在山西临猗县境内的一片肥沃地带进行了规模化的畜牧活动。他最初在这里放牧,因为辛勤工作和经营,这些牲畜日益繁衍壮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因起家于此地,被尊称为“猗顿”。

为了表达对陶朱公深深的情感,他还在临猗县王寮村建造了一座纪念庙宇。这段时间里,不仅让他的畜牧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功,还积累了丰厚的经济实力,为当地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此外,由于经营池盐的事务,也逐渐扩展至池盐生产和贸易领域,从事这一行业成为一个手工业者兼商人。

据《左传·成公六年》所述,那里的河东池盐非常珍贵,是国家宝藏之一。而关于开凿运河的问题,有乾隆《临晋县志》卷六提及,但目前尚未能得到确切证据证明是否真的有此举措。尽管如此,从客观需要以及当时技术水平考虑,都支持这样一种可能性存在。

总结来说,通过多方面经营,如畜牧和珠宝等产业,以及对这些产业精明细致管理,使得他不仅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显赫人物,而且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即使从最底层崛起,只要不断努力,就有可能实现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