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京剧票友,以其对京剧十大名段人物的热爱和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他的京剧之路始于童年时期,当时他被爷爷带去听晋剧表演,其中《打金枝》成为他第一次听戏的经典曲目。马飞对绘画有天赋,对色彩敏感,这种兴趣让他对花脸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即便那时,他害怕但又忍不住想要看更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逐渐扩展了自己的戏曲视野,不仅限于晋剧,他开始接触其他戏曲,如京剧。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京剧系列》,尤其是马连良的音配像给予了他巨大的启发,从此开启了与京剧不解之缘。他学习了马派老生风格,“飘逸、潇洒”并注重舞台表现,与其他派别不同的是,马派更重视舞台表演,这也是他的喜爱原因之一。

在自学过程中,马飞尝试进行舞台表演实践。那是在高三的一次年级联欢晚会上,他首次登场唱了一段《甘露寺》。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次经历并未影响到他的热情,在大学期间,他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成立了梨园文化促进社。这是一个致力于弘扬 京剧文化的团体,它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者加入,他们一起探索、学习和推广这门古老艺术形式。

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压力,包括父母反对和同学们异样的眼光,马飞从未放弃过。他通过创办社团、组织活动以及个人努力,不断地向外界传递自己对于京剧艺术价值观念,为这个美丽而复杂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05年3月,经过一番筹备工作,由当地高校联合举办的大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京剧演唱会终于成功举行。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怀,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堂课,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桥梁作用。此事证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有一颗热爱的心,就能将一切困难转化为成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