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京剧票友,以其对京剧余派老生的热爱和深厚的理解,成为了京剧文化的传播者。他童年时代就开始与戏曲世界产生了交集,那时候他还只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被爷爷带去听晋剧演出。第一次听闻《打金枝》的曲目,他便被吸引了,让他对色彩和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花脸脸谱,这种在当时让人既害怕又好奇的心理状态,对于小马飞来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不仅局限于一个剧种,而是开阔视野,了解并接触更多其他戏曲作品。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观看了中央戏曲频道播出的京剧节目,其中马连良的音配像深刻影响了他,使他开始学习马派老生风格,即飘逸、潇洒,以及自然而富有活力的表演方式。
在自学过程中,马飞首次尝试舞台表演,在高三时的一次年级联欢晚会上,他登场唱出了自己进入京剧世界的启蒙段子《甘露寺》。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次经历并未阻碍他的进取心。在大学期间,他再次登台,以《淮河营》为题获得了一片掌声,并且赢得了一些同学的认可。
然而,这份热情也遭遇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压力。家人并不接受他的选择,他们认为这种特殊兴趣会分散他的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当父母看到儿子的努力和取得一些成绩后,他们开始接受这一点,将奖项放在显眼位置谈论,也逐渐放宽了对他的期望。
为了弘扬京剧文化,2005年3月,马飞创立梨园文化促进社,并成功地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社团影响力,还促进了武汉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当年的6月11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一场由梨园社主办的大型 京 剧 演 唱 会 在 武 汉 地 区 成 功 举 行 了,该活动受到石川原湖北省副主任等嘉宾赞赏,为梨园社树立起了一面光辉的大旗。
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不懈追求,使得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事业,最终实现。不断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比如现代乐器伴奏甚至使用交响乐伴奏,让古老艺术更加贴近现代观众,从而更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