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遇秋:黄梅戏的水乡故居
桂遇秋,一个名字与黄梅戏紧密相连,他是一位在黄梅戏艺术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功底的专家。自195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桂遇秋一直致力于宣传文化部门的黄梅戏艺术研究工作。他出版了大量关于黄梅戏史论、民间文学、地方风物和党史人物等方面的文章,这些作品总计超过200篇(册),字数约三百余万。
除了发表论文之外,桂遇秋还参与编写了多部关于黄梅戏的小书籍,如《新拾棉花》、《李益卖女》、《过界岭》和《刘老汉猛斗铁算盘》,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小剧目改编能力的精湛。此外,他主编了一本名为《黄梅采茶戏志》的书籍,并且撰写了一篇名为《五祖寺》的文章,以及一本名为《陈姑追舟》的传统小剧目的整理版本。
桂遇秋不仅限于文字创作,他还将自己对民间文学与 黄梅戏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 黄梅戲中的运用、风俗杂艺在 黄梅戲中的运用以及启蒙读物在 梅戲中的运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这些成果分批次刊登于《黄梅戲藝術》杂志上。这份贡献使得他成为了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剧目之一——大型曲艺演出《血掌冤》的创作者。
此外,桂遇秋还踏遍了中国多个省市县,以寻找并记录下有关这门古老艺术形式的一切信息。他走访了来自不同地区27个剧种的480多位老艺人,并阅读了宋元以来的野史文献资料2,000余册。在他的努力下,一套包含305部典籍的大型丛书——《黃萍戲傳統劇目匯編》被成功出版。这套丛书不仅完整地反映出了黃萍戲發源地傳統劇目的基本狀態,而且具有較強的人文與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