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自号秋思之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在杂剧领域颇具盛名。据记载,他创作了十五种杂剧,其中《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此外,他的散曲亦享誉世间,《东篱乐府》一卷中收录104首小令及17套套数,是其散曲集大成之作。
马致远的作品多以神化道士为主题,尤其是全真教故事,如同他生活时代蒙古统治者对“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的态度一样,一方面注意尊重与利用另一方面却未能深入实践,这给当时的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与更多失望。
早年时期,马致远曾抱有仕途上的抱负,但他的诗歌献礼遭遇冷落长久无果。后来他担任地方官职,也只能算是半途而废。在这段充满挫折的经历中,他逐渐丧失了对于世俗事务的热情,而转而宣称看透了世间浮华,以隐逸高人自居,同时也在道教中寻求解脱。
《汉宫秋》,即便是一部早期作品,也是马致远最著名的一部杂剧。这部戏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在历史上仅仅是一个将宫女嫁予南匈奴单于的手段。而后世笔记小说、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增益改造,使其成为一段传奇色彩浓厚的情节。马致远借此基础,再加上虚构,将两国关系写得如同弱势朝廷被强势敌对压迫;昭君出塞原因变成了为了毛延寿求贿不遂的事故;元帝则形象化为一个软弱无力、为群臣所挟制且深爱昭君皇帝;最后昭君悲惨地投入黑龙江。这般编排,使《汉宫秋》成了一种借着历史背景的大量虚构混合起宫廷爱情悲剧的情节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