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

中文名:焦仲卿

出处:《孔雀东南飞》

时期:东汉

人物:刘兰芝

人物简介

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制度的,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再嫁。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仲卿在面临两个人的婚姻爱情被彻底毁灭的时候,首先向兰芝提出了死的打算。在获得兰芝的认同后,随即回家为自己的死做准备。即使面对焦母的哀求,他也没有改变与兰芝一起做出的选择。

仲卿决意死,首先是为了回报兰芝对他的爱。对于兰芝这样一位美丽、贤惠、善良、多才多艺又能辛勤持家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他无力保护她,给她幸福的生活,只有用一死表明自己对她的爱。其次,仲卿选择死,也是对摧残他和兰芝俩人爱情、毁灭俩人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度的强烈反抗。仲卿是个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的青年。他在死前诀别母亲时,所说的那一段凄凉哀恸的话语,鲜明地显示出了他内心深重的血亲伦理情爱。但他在自己与兰芝的美好爱情被毁灭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母亲这个集封建礼教、暴君于一身的封建家长的冷酷残忍,他决意以死来回应母亲对他和兰芝俩人婚姻爱情的摧残,实质上是向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宗法礼教做个体式的誓死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维护自己的美好爱情。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一个性格软弱怯懦的人,在强权的压迫、伤害下,会听凭命运的摆布。但焦仲卿不是这样的人。在作品中,他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勇敢地抗争着,特别是他对死的选择,是做了最终的、不屈和顽强的反抗,可敬可爱、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