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正彦:德化高甲戏剧团的奋斗与成长
在福建德化龙门滩霞碧人家的深处,1914年9月初3日,一位命运多舛的孩子诞生了,这就是后来的戏曲艺术家、德化高甲戏剧团导演和艺委主任——温正彦。他的故事,是一段充满艰辛和坚持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幼年的温正彦丧父,家境贫寒,他并未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只能从小到大地做着牧童、佣工等各行各业。他十六七岁时,被介绍到西山民军学习司号员,但不久后又回到了家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被引入了高甲戏班,这一转折将决定他未来半生的道路。
经过勤奋学习和刻苦训练,温正彦很快展现出了天赋卓绝的表演才能。他不仅掌握了各种角色的扮相,还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可以纯熟地口授导演。他的才华和努力很快赢得了师傅们的认可,并逐渐在当时的小圈子里建立起自己的名声。
随着时间推移,德化县高甲实验剧团成立,温正彦作为其成员之一,对于这次变革感到无比激动。他不仅是舞台上的领军人物,也是幕后的策划者。尽管面对艰难险阻,如匪患频仍、外侮侵略,以及国计民生凋敝,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懈地投身于传承与发展中。
1956年,当剧团开始实行评分按劳取酬制度时,温正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他不仅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更要确保每一个演职员都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地位。这一制度下的集体所有制,使得整个团队更加紧密,为接下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由于社会的大环境变化,该剧团先后更名为“福建省地方国营德化县高甲剧团”、“福建省德化县高甲戏剧团”,以及最终改称为“红艺剧团”。虽然这些变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对于热爱这一艺术的人来说,每一次更替都是向前迈进的一步。
然而,在1969年的2月,该剧团遭遇解散,无数人的梦想似乎就此破碎。当时56岁的温正彦回到老家霞碧,与村里的其他退休人员一起参与农业劳动。但即便如此,他的心灵依旧沉浸在对传统艺术深厚的情感共鸣中。在1980年代,他再次卷入雷峰肖坑高甲剧团,为该队伍担任司鼓兼艺术顾问直至临终前数月病倒回家休息。
1989年8月23日,在享年76岁那一年,温正彦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遗产依旧活跃在人们心间。今天,我们怀念这位曾经用生命去支撑、高举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的光辉而伟大的人物——他留给我们的,是关于毅力的教诲,让我们继续走下去,用情感共鸣来点亮历史上那些已经熄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