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温正彦(1914~1989),字缨硕,福建德化龙门滩霞碧人。作为一名德化高甲戏的名艺人,他不仅是德化高甲戏班的班主之一,而且还是德化县高甲戏剧团的导演和艺委主任。
生平
温正彦于1914年农历九月初三日出生在福建省德化县龙门滩镇苏洋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两岁时,他被卖到霞碧村一个姓温的人家。在那里,他成为了养父苏志诚和寡妇张氏之间所生的继子。尽管家境贫寒,但养父对他极为疼爱。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温正彦未能接受正式教育。他从小丧失了父亲,就读小学时期便成为了一名牧童,生活艰辛。当他十六七岁的时候,他被介绍到西山民军学习司号员,不久后返回了霞碑村。在那里,他接受了人家的介绍加入了一支高甲戏班,并开始学习唱高甲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正彦展现出了天生的表演艺术才华和勤奋好学的态度。他迅速在戏曲界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并且因其正直纯朴的人品赢得了众多人的尊重。后来,他自组了一支巡回演出的高甲戏班,在各地佛事庙会上进行表演。
1953年,当德化县成立了第一支专门的高甲实验剧团时,温正彦率先参加并担任导演。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剧团经历过多次改名,最终在1969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解散。临近退休年龄时,由于他的贡献,被给予补办退休待遇。
当年成立的一支由旧艺人组成的剧团逐渐发展壮大,它吸纳新血液、引入领导干部,并通过思想教育改造与新文艺思想理论相结合,加强基本功训练,使每一位演员都提升到了新的水平。这使得该剧团成为了活跃于山区的一支优秀文艺轻骑队,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其声誉远播至周边地区,如晋江专区(今泉州市)所属各县市。
作为导演、艺委主任的重要人物,温正彦对各种角色的扮相进行深入研究,并饰演过多种角色。他以天赋之才与极强记忆力著称,有“口授导 演”之称,即使没有看过书籍,只要别人将小说或剧本详细讲述给他听或读给他听,也能迅速掌握并创作出完整的小说或剧本。而对于青年艺术家,无论何时,都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使他们快速成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整个乡村尚未通公路而交通不便时,该剧团下乡巡迴表演,对青年女伶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由于他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以及亲身经历中的故事对比教育,他们最终克服困难稳定下来,这也促进了整体队伍的情绪稳定与发展。而当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事业结束之后,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公众场合中,“戲瘾”的遗憾一直伴随着他。不久后,他发起组建霞碧业余剧团,以此来缓解内心的情感空虚,而这份痴情至死方止,让我们想象一下,那些历史上的每一次点亮灯火,每一次激昂热烈的情感共鸣,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