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荣获了众多奖项,包括二十世纪的奖项。1984年,我获得了北京市中青年演员调演·青年优秀表演奖;1987年,我分别在首都中青年京剧演员“振兴杯”电视大赛和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得十优演员称号;1988年,我在全国新剧目汇演上获得优秀青年演员奖;1989年,我分别获得“为七五建设出成果作贡献”的突出贡献奖、新创剧目演出·优秀表演奖,以及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的优秀表演奖。

1990年,我再次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獲得優秀表現獎,1992年我參加梅蘭芳金獎大賽並獲提名獎。同年,在全國青少年團隊新劇目匯展上我又獲得優秀表現獎。到了1994年,我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而1995年的我的業績更是獲得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以及首屆“金菊花”賞中的《黃荆樹》得到了突出的貢獻獎。

進入2000年代,2000年的文化部授予我專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此外,中國文聯評選的“我們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稱號也屬於這個時期。在21世紀初期,2001年的全國中青年京劇電視節上我獲得了榮譽獎,以及第三屆中國京劇節和第二屆少數民族藝術節的優秀表現獎(金奬作品《蔡文姬》)。

接著是在2002年的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比赛中赢得主角奖。而至于最终的肯定,是在2009年的第三届华鼎奖上,当选年度戏剧最佳表现女 演員。这不僅僅是一系列荣誉,更是我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无数努力和汗水的结晶。我有幸参与并精彩地饰绘了一系列传统及新编剧目的角色,如《六月雪》的窦娥、《桑园会》的罗敷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法门寺》的宋巧姣、《汾河湾》的柳迎春、《凤还巢》的程雪娥等,让我的舞台生涯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