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沉默不反抗,犹如一幅静谧的历史画卷,讲述着一种独特的英雄主义。他的去世,就像是一幕戏剧中的高潮,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这段故事背后的意义。德国人眼中,他是那个年迈却无为的将军,是被敬仰和怀念的人物。他所代表的是远远超越了军事领域,更是精神和信仰的象征,因此希特勒最终给予了他一个特别的离世方式。
随着二战全面爆发,希特勒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虽然他后期采取了一些缓和政策,但对于下层民众,他始终保持距离。总参谋部对希特勒持有强烈抵触态度,这两股力量在刺杀事件中达到了顶峰,希特勒愤怒之下更加排斥底层,而到了和平时期,他掌握了更多权力。
在720次刺杀企图失败之前,一群密谋团体曾计划拥立曼施坦因,但他们更希望能找到隆美尔来稳定西线防线,并对敌人造成打击。隆美尔对此事只字未提,只是在被审讯时表示:“这是我的责任。”结果他的上司遭受株连,而他自己也承受了牵连。
隆美尔一直保持着某种抽象与神秘感,但实际上,他个性方面偏向于执拗、固执且缺乏世故。他在民间生活中闭锁自持,没有人能推动他行动,最终只有面对去世这一命运。这一点,对于那些心怀叛意的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常见但又残酷的事实——即便是英雄,也可能因为背叛而死,被摄影留作纪念。
临近死亡前,隆美尔告诉自己的妻子,即使希特勒允许他选择死法,那也是极具尊严的一种方式。他清楚地知道,在德国人民心目中,他的地位如何,以及那些倒戈者将会遭遇何等结局。当民员执行希特勒处决命令时,他们带给隆美尔这样的话语:“你只要保证你的家人安全就没有问题。”
由于家庭里充足弹药准备反抗,而且逃跑路线也已开启,隆美尔激动起来,最少希望能够得到国家葬礼上的殊荣。在最后一刻,他脱去了制服,将爱犬锁进书房,还拿出了元帅权杖,让那份枯萎的心情伴随自己走完余生。
当被带到500米外监视的地方时,梅塞斯将军以及司机分开后,隆美爾服下毒药,在汽车后座徐徐天倒。这场悲剧,就像是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情景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