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二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功地领导盟军克服德国的抵抗,最终帮助结束了纳粹政权并停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人格魅力中也充满了争议性之处——自信、无礼、狂妄,有时又显得枯燥乏味,但这些特质也激励着他的士兵们不畏艰险,为胜利而奋斗。
从小,他就梦想成为一名将领。在塔斯马尼亚岛度过的童年让他认为战争是拯救自己唯一的途径。随后,他进入桑德霍斯特学校学习,并在1908年夏天取得毕业证书。受哥马利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却有其他恶习,这些都无法填补他的内心空虚。在印度任职期间,他和同事一起参与了一场暴力事件,这让人感到震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哥马利凭借自己的勇敢和领导能力成为了英雄。他第一次面对敌人的时候,在法国血腥战场上教导士兵们如何生存,并且因为其表现出色被提拔为上尉。尽管他遭受重伤,但仍然继续战斗,直到战争结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受哥马利已经是陆军中校,并担任顾问。他参加了多次关键的战斗,其中包括山莫战争(Somme)和阿推曼行动。在这两场行动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并因而提升到了少将军衔。
随着时间推移,受哥马利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二战爆发时,他已经是少将,一直到最终击败德国人。在北非地区,他带领英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使得盟军能够稳定进攻并最终占领意大利南部。此外,在诺曼底登陆行动中,由于与艾森豪威尔不同意策略上的细节问题,与艾森豪威尔之间产生了分歧,这使得他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虽然如此,在最后几年的冲突中,如荷兰以及丹麦等地的作战行动中的表现依旧令人钦佩。1945年5月4日,当苏联红旗队接管吕贝克并宣布投降时,受哥马利正处于前线。而后,当战争结束后,不久之后退役回到英国生活。但即便是在退役后的生活里,也一直保持着对国家安全的一种关注,对北京大学东洋条约构造武装力量进行批示直至1958年才真正退出公众视野。1976年3月25日,八十八岁高龄的他离开人世。这段传奇般的人生,是一个关于勇气、坚持与牺牲的大师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