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之前,伯纳德·蒙哥马利爵士已经是英国军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北非和欧洲的盟军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帮助盟军取得了对德国的胜利,并为欧洲摆脱了纳粹的统治。然而,蒙哥马利也有被人诟病的一面,他固执、自信,有时又显得无礼和枯燥。
1887年11月17日,小伯纳德·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他很早就表现出了成为一名将领的志向。1907年,他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才能,并迅速晋升至上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以其勇敢和策略著称,在法国战场上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在战争结束后,他继续他的军事职业生涯,最终成为了一名将级别的指挥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蒙哥马利再次展现了他的才华。他带领英军在北非与敌对阵营作斗争,并且成功地推翻了隆美尔将军,这位被誉为“沙漠之狐”的敌方指挥官。在这场战斗中,蒙哥马利展示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指挥官的心理素质和决策能力。
1942年8月31日至9月2日间,在阿尔及尔附近的一系列激烈战斗中,蒙哥马立即采取行动,以打破隆美尔企图包围并击败英联邦部队的情况。这场胜利标志着盟军取得了一项重要成就,为之后西线反攻奠定基础。
随后,不久之后,在1943年的5月12日至6月13日之间,对意大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行动中,再次证明了他卓越的地位。通过精心计划并实施诺曼底登陆(D-Day),以及随后的推进工作,使得盟軍能够深入到法国内陆,与德国人进行正面交锋,这是史上规模最大、复杂性最高的一场海上空降作战。
尽管如此,有些批评者认为蒙哥马利用过分自信而忽视其他人的意见,而且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不够尊重同僚或下属的情绪。然而,无论如何,当艾森豪威尔将军决定采取更激进措施时,他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有人怀疑他的决策是否足够果敢或充满活力,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继续扮演关键角色直到战争结束。
1951年至1958年期间,退役后的 蒙古玛里回到了北京大学东洋条约构造学院担任教授,而1976年3月25日去世前夕,他仍然保持着对历史事件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