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春神,又称句芒、木神或青帝,是主管草木生长和农业生产的神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句芒的记载相对较多。《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提到“木正曰句芒”,而《札记·月令》则有“其帝大眸,其神勾芒”的描述。郑玄注释认为句芒是少皞氏之子日重,为木官,而朱嘉注释则解释为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
最初,句芒与鸟图腾有关,被推测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氏族神。这类图腾既是该氏族的源头,也是他们的保护神,同时管理着万物生长和农业丰收。《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描绘了句芒为鸟首人身、乘两龙的形象。而在《淮南子·时则训》中,将东方极限至于日出之次,皎白皎土树木之野,以太眸、句芒所司者万二千里。
民间对于春神的祭祀活动早已开始,即周朝时就设有东堂,每年举行迎春仪式,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此外,还有一说认为春神为伏羲、句芒合二而一,共同管理着东方青土树木原野一万二千里。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汉族 神话中的春 神又是谁呢?答曰:即为青帝也,有史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这一位掌管生命与生长的大人物,有了许多不同的理解和形象。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一部分,不仅存在于历史文献中,而且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