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民间流传着关于木神春芒的神话故事。春芒,又称句芒、勾芒,是主宰草木和生命生长之神,也是农业生产的守护者。在先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春芒的记载,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的“木正曰句芒”,以及《札记·月令》中的“其帝大眸。其神勾芒。”这些记录显示了春节这一时期对自然与生命力的崇拜。
最初,人们认为春芒与鸟图腾有关,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氏族神。这意味着他既是该氏族的源头,也是他们保护者的形象,同时掌管万物生长和农业丰收。《山海经·海外东经》描述了一个鸟首人身、骑龙的奇异形象,而郭璞注释中提到的“木神也,方面素服”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而庄重的形象。
随着时间推移,这位被尊敬的人物开始变得更加拟人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男性角色,而是一位带有笑容和青色衣裳的人类男孩,这样的形象常见于民间年画中。他的名字变成了伏羲,并且成为了三皇之一,被认为是文明之始祖。
伏羲或许因为其功绩而名声显赫,或许因为名声显赫而被人们赋予更多的地位,他成为了东方天帝,被称为青帝,与太白皎共同管理东方青土树木一万二千里的原野。在道教出现后,他又被赋予五方五老中的身份,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将他定位为苍帝,其姓阎讳开明,其字灵威仰。
除了作为青帝的一部分外,春节期间还存在另一位女性神性格较强的大地母亲——简狄,她在殷人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视作生殖大神,在宋代词人李邴诗作《汉宫春》中也有所体现:“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
尽管如此,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对于这两个人物(句芒与简狄)的理解却存在差异。而最终,无论如何变化,他们都代表了对自然力量及其恩惠的一种崇拜,以及对农耕生活方式深刻信仰的一种表现。这份信仰从未消失,它们通过历史不断演变,最终成为我们今天庆祝新年的活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