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沉默不抗,仿佛是世界名人100位图片中的一幅静谧肖像,讲述着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他的去世,就像是莎士比亚笔下那般充满戏剧色彩。在德国人的心目中,隆美尔是一个年迈而无为的元帅,他代表的是超越军事领域的事业意义,因此希特勒最终给了他一个特别的去世方式。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与统治阶级中的权贵和资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虽然在晚期他采取了怀柔政策,并试图在底层布置亲信,但总参谋部仍然特别排斥希特勒。两者的矛盾最终在刺杀事件中达到了顶峰,当希特勒愤怒之下排挤下层时,他的手握大权。

在720次刺杀企图失败之前,一些密谋团体曾希望拥立曼施坦因,但他们也愿意让隆美尔处理西线战场,对敌人的态度坚定。隆美尔对于此事只是暗示:“是我背负责任的时候了。”当他的上司被审讯时,这句话被披露出来,隆美尔遭受株连。

尽管有抽象的一面,但真实地,他个性对比偏执、内向且缺乏世故。他在民间生活中闭锁网状局促,没有人能推一把,只能依靠明知去世前夕运气。他临终前对自己的妻子说:“希特勒可以让我选择我要杀的人,现在已经非常尊重我的了。”

要理解元首对于背叛者的心理,一般来说都是曲线救死队,用钢丝绞断生命,再拍照留作纪念。希特勒确实顾虑到隆美尔在德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将这位享誉殊荣的将领推上审判台。

当刺杀案件牵涉到隆美尔时,他备受打击,在之后多次提及隆美尔,只是认为他太过无邪。当民众执行希特勒处决命令来到他的家里,将希特勒的话传达给隆美尔回应:“只有我自己决定谁死,我不会动摇我的手下的命运以及幕后的幕僚。”

心里动摇了一下。既然家中有足够弹药准备反抗,便连逃离的大道也被解锁。他激励自己的妻子,最少要求自己去世后能得到国家葬礼的殊荣。他请求葬礼要在地黑姆举行,将那些后事料理完毕,然后脱掉非洲服装,将爱犬锁入书房,最后带走自己珍视的元帅权杖,让那些死亡前的光环伴随着自己而逝。

当他被带至500米外时,他请求监视梅塞斯将军以及司机分开。在车内服下氰化钾,以徐徐天倒于汽车后座之上结束了生命。这就是著名历史人物之一——陆军元帅埃爾溫·ロン梅爾(Erwin Rommel)的故事,不抗争,而是一种安详与宁静的地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