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人物:女娲,根据考古出土文物、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追溯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延续。称号包括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等,史记中女娲氏以风姓,被誉为大地之母。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救赎者。据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创造生命,又保护生灵免受天灾,是民间广泛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能化生万物,每天至少创造七十样东西。故事中,女娲用黄土塑形人类,并补天以救世。在另一个故事中,她熔炼五色石修补天空,再杀死恶兽猛禽,重建四极天柱平整地面。还有一则,她制造乐器,使人们敬奉她为音乐之母。此外,她还被认为是婚姻制度的创立者,让青年男女相互结合繁衍后代。

在古代宗法制下,由于父权、夫权、男权成为压抑女神话发展的大山,因此她的形象被分裂成三类:一位作为上古贤王的人族先灵圣母祭祀;二位作为福佑社稷补天之神得以祭祀;三位包含所有供奉女娲职业位,这体现了完整的一体化创世始先神形象。

从秦汉时期到现在,《史籀篇》、《楚辞》、《礼记》、《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她在整个中华文化系列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

在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奇特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有深远历史意义。

尽管如此,有时她的地位会发生变化,有时高于三皇,有时在其中,有时低于三皇。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因为她化生的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是在伏羲与自己既血亲又夫妻关系下,一家人共同列入三皇;或选择单个代表性质导致两个人均选定而具备在三皇之内;或选择单个代表性质导致只有一个人被选定而位于三皇之下。

《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等文献表明,将自己的躯体变成了万物与诸神,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的古老思路一致。在不同国家记录中的古代创世信仰也有身体化生万物与诸神的情节,这增加了这种描述的事实可靠性。将这些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对于一切事物之前无所谓开始,没有任何存在之前使用来创建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躯体。

学者们指出,从《山海经》的研究中得出了结论,即最突出的业绩之一的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以及“置婚姻合夫妇”。然而,这些议论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民间活态传说中的反映——即她不仅是一切事务起始的一名伟大的自然力量,也是一个造就万有的生物母亲。在许多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活态故事:正月初一至初七之间,她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而第七日才造出了人类。此外,还有一种活态信仰认为她的肉身变成了土地骨骼变成了山岳头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河流,就像盘古一样。这说明这个信仰延续到了当今,我们应该格外重视这些内容,因为它们展示了早期信仰如何影响现代生活方式。

最后,还有关于兄妹关系的问题,其中提到华胥氏发现雷泽巨足印感应怀孕并产下伏羲,同时还有同胞异父(姐弟)的妹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女娲。而《诗·含精雾》,《帝王世纪》,《宋书·符瑞志》等多处文献皆提及此事。但实际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真实人物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而各种不同的口头文学作品使这段历史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捉摸。不过,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我们了解过去及其影响力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