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阿盘提国,存在着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深受当时人民尊敬。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家族中,他的父亲是一位受到国王信任的国师,家中拥有广阔土地和成百仆役,是一位权势与财富双全的大户人家。迦旃延本名为那罗陀,是他的父亲第二个孩子,而后因其声名大噪,被人们称呼为迦旃延。

他的哥哥同样聪明俊朗,在外游历多年,学识渊博、艺能高超。在一次回乡宣讲吠陀论时,与他并肩对台演说哲理,无不让听众叹服,最终弟弟被公认为胜过哥哥。此事引起了哥哥的嫉妒,他开始质疑弟弟能否真的胜过自己。

两人争执到父亲面前,但父亲无法判断谁是正确的一方。最终,做出决定将迦旃延送到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学习,以免影响到他在家中的发展。

然而,这段经历并未阻碍迦旃延追求知识和理解真理的心志。他自幼受到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对于吠陀圣典、占星术以及古文字有着深厚造诣。在一次全国竞猜活动中,当无人能解读古碑上的文字时,迦旃延轻松地解决了难题,并得到了佛陀的指导,从而了解了碑文背后的道理——断除烦恼、证悟菩提。

入世后,除了精进修行外,更积极参与佛教弘法工作。他以敏捷思维、辩才无匹,不仅赢得了“议论第一”的称号,也令许多外道皈依佛教。《贤愚经》记载了一则故事,即老妇因贫困欲寻短见,被迦旃延以“卖贫”之法指引,她通过布施获得天宫之福。这表明了他在传播佛法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尽管如此,在接受社会赞誉之前,迦旃延曾忘记舅父遗嘱要寻找大觉者的佛陀。当波罗奈国鹿野苑附近发现一块刻有神秘偈文石碑后,他再次忆起这份遗言,并用智慧揭开偈文之谜。但即便解开文字,他仍未完全理解偈文所指向的是什么意义,这使得整个国家陷入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