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年经历的具体情况在史书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异母弟这一说法。关于他的早年事迹,在古籍中几乎没有记载。直到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了一件铜鼎,上面刻着铭文,这些铭文详细记录了郑桓公的征战成就,他曾率军抵抗北方部族猃狁,并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大约是从周宣王十六年(前812年)至二十二年(前806年)之间。

受封与迁都后,郑桓公被任命为司徒,负责管理全国土地和户籍。他在这份职位上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对周民安抚并得到了他们的欢心。据说,《诗经》中的《缁衣》正是为了歌颂郑桓公而创作的。

随着周幽王宠爱妃子褒姒、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加重对百姓剥削的情况逐渐恶化,诸侯们也开始产生叛离之心。郑桓公预见到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因此提前规划东迁,以避免灾难。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他选择向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最终定居于雒邑以东地区,并借地于虢郐两国建立自己的国家。

然而,在周幽王十一年的申侯联合攻打镐京并杀害周幽王之后,郑桓公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他的去世后,其子掘突继承了 throne 成立了新的政治秩序,被尊称为郑武公。这段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虽然功绩辉煌,但最终还是不幸牺牲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