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殷商末年的大臣,以其贤明和忠诚著称。商容曾经担任主管礼乐的职位,他不仅精通礼乐文化,而且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感。在纣王统治下,尽管商容多次谏言,但最终被废黜,这是因为他对纣王的昏庸暴政持有坚定的批评态度。

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这样的情节:“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这说明了他的忠臣形象,以及民众对他的敬仰。然而,在周武王克殷之后,为表彰殷商时期的一些贤人和忠臣,周武王决定恢复他们的地位。据说,《鹖冠子·备知》提到:“商容拘而蹇叔哭”,指出他可能受到过监禁。不过,这样的历史细节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礼记·乐记》和《荀子·大略》都提到了周武王克殷后,对这些忠诚的大臣进行了尊崇。例如,《礼记·乐记》写道:“武王克殷反商……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这是对那些为国尽力但未能实现理想的人士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对于历史正义的一种昭示。而《荀子·大略》则更直接地强调了这一点:“武王始入殷,表 商容 之闾(门),释 箕子 之囚(监),哭 比干 之墓(棺),天下乡善矣。”

此外,还有关于 comercium 的故事见于 《韩诗外传》,其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的尝试用舞蹈来教化纣 王的情节。他曾经执着羽、籥,并跟随马夫,要以这种方式改变纣 王。但最终,他放弃了,因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此后,他隐居太行山,并拒绝周 武 王赠予三公的职位。他坚称自己无勇气,没有能力担当重任,因此不能接受这个职务。这一事件被视为他内省自我,不夸大自己的能力的一个例证。

总结来说,作为一名深受人民爱戴的大臣,却遭遇朝廷排挤的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他的故事展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即使面临失败和困难,也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愿意夸耀自己的才能,更珍惜自己的品格。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他成为了一个传颂千年的典范人物,是一种君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