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商末时期的一位大臣和贤人,他在殷商末年受到百姓的爱戴,但却遭到了纣王的排斥。《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他被废黜的情况,原因是他的忠诚和智慧让纣王感到威胁。随着周武王的兴起,商容得以恢复名誉,并被尊为“表”,这是一种高贵的地位象征。

根据《韩诗外传》的记载,商容曾经有过一次尝试用礼乐来教化纣王,但最终失败了。他选择离开朝廷隐居于太行山脉。在周武王统治时期,当他再次获得机会时,他推辞了成为三公的职位,因为他认为自己无能又缺乏勇气。这段经历体现出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也使得后世赞美他不仅是忠臣,更是一位内省的人。

《荀子·大略》中提到,当周武王克服了困难并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他还特意去看望并释放了因反对纣王而被囚禁的大臣箕子,以及恢复了商容失去的地位,这些行为显示出他的宽宏大量与对古代贤人的尊重。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事件发生过,但是它们揭示了一种文化价值观,即即便在面对强权和腐败的时候,一些人仍然坚持正义,并且他们的品德会得到历史上其他有识之士的认可和尊敬。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忠诚、智慧以及个人品格价值观念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