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殷商末年的大臣,以其贤明和忠诚著称。商容曾经担任主管礼乐的职位,他不仅精通礼乐文化,更是百姓爱戴的贤人。然而,商王纣对他怀有猜忌,最终将其废黜。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此外,还有一说指出商容因犯颜直谏而被排斥,一直到周武王克殷后,他才得以恢复名誉并受到尊重。
在《鹖冠子·备知》中提到:“商容拘而蹇叔哭”,表明了他的遭遇。而在周朝初期,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贤德,《礼记·乐记》中写道:“武王克殷反商……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此外,《荀子·大略》也赞扬了他的品格:“武王始入殷,表 商容 之闾,释箕子 之囚,哭比干 之墓,天下乡善矣。”这些历史记录都显示了一个事实:尽管面对残酷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的逆境,但 商容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 商容 的故事还见于 《韩诗外传》,其中描述他曾试图以礼乐教化纣王却失败,最终离开宫廷隐居太行山。这段经历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种深刻的人物形象——既有勇气又有自知,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后世君子的楷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样一个人物,不仅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更是通过多个历史文献的积累,被赋予了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