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勇士,最令人绝望的境遇莫过于成为敌人的战利品。即便是普通的将领,也会视之为荣耀中的宠儿,那么元帅的情况岂不是倍感无奈和忍耐?没有人能理解,除了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们。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他选择了坚决地接受投降。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保卢斯,由于他的后台和支持,从最低级别的顾问开始,一步步爬升到纳粹德国军队中的高层领导,仅凭他的一面,便让人们信服不已。他参与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这也是他的杰作。
心中虽有怀疑,但保卢斯确实是一流的军事顾问,只是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他却未曾展现出什么特别能力。他只是遗憾,没有能够证明自己能够像以往那样影响重要决策。在1942年1月,希特勒将保卢斯提升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这个职位对应着东线上的33万大军,是希特勒的心头宝。
然而,在这之后不久,斯大林格勒的事态变得越来越糟糕,希特勒梦想着用一击重创苏联。但当苏联实施“227号命令”,禁止任何人向前进发,而苏联红军则采取了猖狂措施,将德国兵力拖入巷战泥潭,最终导致第六集团军陷入了被包围的情况。尽管如此,当苏联红炮团——“天王星”——停止行动后,保卢斯所处的地形更加危险,无援可求,即使严寒和物资短缺也足够致命。
1943年1月10日,当苏联红炮团轰炸并开始围攻时,保卢斯试图与希特勒联系,但只得眼睁睁看着最初机会消逝。而此刻,一直坚定地站在阵前的希特勒仍然坚持:“我不会从伏尔加河前退一步!”
为了提振士气,在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电告提升保卢斯为元帅,并附带了一句:“希望您因为这一点,不要忘记战争至关重要。”但就在这消息传达给公众后的第二天,即1月31日晚上,尽管还未完全失去希望,但身处困境中的保卢斯决定屈膝投降,为二战史上的第一位屈膝投降的德国元帅而成名。
据说,当苏方接收俘虏一名德国将领时,加以补正:我是元帅,我刚刚获得这个称号。当新闻传遍全世界,说起那位曾经受到好评、被誉为“老兵榜样的”、“一度深受珍视”的法西斯特首领之一—弗里德里克·冯·帕诺夫施基(Friedrich von Paulus)—在最后却成了那个例子,让所有人都感到荒谬。不知何解世间情变迁如此速?
随后,在纽伦堡审判中,对自己的行为承认错误:“我执行的是下级命令,那是不合法行为。”并且,“相较于拿破仑时代取得胜利者的功绩,与俄罗斯人民在正义和平中做出的牺牲,他们更显得悲壮。”
1953年,被释放出来后,他隐居在东部地区,并于1957年2月1日离世,以结束他辉煌又交织着荣耀与枯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