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全讽:江西历史上的“屈原”形象
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浪潮席卷了江南诸州,而抚州则成为一片动荡之地。危全讽,字上练,又字忠练,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这段混乱时期中扮演了一位主宰者。
当时,危全讽与其弟危仔倡联手,以保家卫乡为名,招募当地勇士组织武装自卫,并在南城县筑起土城以抵御外敌。在乾符四年的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与其弟共同抗击柳彦章率领的起义军,其战功显赫,被授予讨捕将军之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危全讽逐渐崛起。他于中和二年(882)奉命至抚州刺史任内,他深知为了长久安定局势必须有强固城池,因此他决心修建新的城市基础。经过27年的苦心经营,他成功地将抚州从一个易受侵扰的地方转变为繁华富庶的大都市之一。
他的治理措施包括招怀亡叛、安抚士民、整顿社会秩序、修缮衙门、筑造墙垣,以及创立庙学弘扬佛教等。通过这些举措,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学术界人才辈出,还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来,这些都对宋代后的文化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缺乏政治智慧和军事经验,最终导致他被周本所俘并送往广陵。当时吴国将领杨渥因曾经援助过杨行密而释放他,让其闲居广陵,不久病逝,追封为南庭王,并归葬于梅溪村界潭。这段经历让人回想起来,有如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被流放后的悲剧相似,从而赢得了“江西历史上的屈原”这一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