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琛: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简介

赵荣琛,1916年生于安徽太湖,出生于书香门第。20年代随家迁居北京,他的母亲常带他看戏,这激发了他对京剧的兴趣。中学时期,他加入业余国剧研习社,并在1934年被山东省立剧院录取至济南学习。他初学小生后转而成为青衣演员,以《二进宫》为开端,技艺迅速提高。在校期间,他向多位师傅学习了众多程派经典,如《御碑亭》、《骂殿》、《三娘教子》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荣琛与山东省立剧院一同迁往重庆。在大风剧社成立并担任首领期间,他主导演出了许多程派戏曲作品,其中包括《玉堂春》、《战金山》和《宝莲灯》,这些都是按照程派传统路子来表演的。此后,他通过函授形式拜访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并深入学习程派艺术,被誉为“重庆程砚秋”。

1946年,当梅、程两大流派共同上台演出《四五花洞》的盛况下,赵荣琛凭借其在唱工方面的造诣,在洞房一折中获得成功。上海报界纷纷赞扬他的成就,为程序后的继承者树立了一面旗帜。

回到北京后,赵荣琛继续深化自己对 程派戏曲的研究与实践。他曾用秋声社班底,以大风剧社之名在北京举行过多次公益演出。此外,还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和对青年艺人的培养精神。70年代开始致力于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代表作如《锁麟囊》、《荒山泪》,以及其他众多经典作品,如《窦娥冤》,展现了他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功力。他的嗓音清越高远、温文端庄;表现在清淡静雅;唱念细致入微、沉郁凝重。他不仅能精准复刻纯粹程序戏,还能将传统老戏中的特色融会贯通,同时创作新篇章,使得自己的每一次舞台表现都充满创新与魅力。

从教育到文化交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舞台上,赵荣琛均以其卓越才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传奇性的京劇藝術家,不仅是對傳統藝術的一個守護者,也是它進步與發展的一個推手,是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