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78年,康熙皇帝去世后,胤禛登基成为了雍正皇帝。雍正上台后,他勤勉于政事,并实施了一系列极具成效的政策,使得清朝国力逐渐强大。

首先,雍正对吏治进行了整顿。他视乎吏治与百姓安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容忍官员贪婪腐化。一旦有确凿证据证明官员贪污受贿或从事非法活动,他绝不姑息。在即位初期,他对湖南、山西、浙江等省的官员进行了调查,并且将许多犯案的官员罢免。而对于那些为民执政、依法办事的官员,雍正非常赏识。他在未登基前曾向内务府请求鄂尔泰办理一些私事,但鄂尔泰没有给予他办,这并未因此惩罚鄂尔泰,还夸奖其执法严格,并重用他。

除此之外,雍正在赋税制度上也做出了改革,将摊丁入亩制推行至全国。这一制度通过将人丁税摊入土地中,即每亩土地缴纳相应数量的人丁税,以此遏制日益严重的地租兼并现象,同时使贫苦无依农民得以生存下去。

军机处是雍正在位期间的一项重要措施。之前,每天都要批复大量奏折,再与大臣讨论,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不正确,就需找回奏折承认错误再重新写上正确意见。由于工作量巨大,导致雍正过度劳累甚至病倒。在这种情况下,对张廷玉等亲近的大臣工作负担加重,他们感慨说:“我最近的事务不断难以处理,不仅吃饭和休息受影响,还什么时候能处理家务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设立了军机房来负责处理军国大事。第二年,又改名为“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机处”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所有重大政治决策,对于来自各地的奏折需要先经过票签才能送达皇帝;还负责草拟皇帝旨令并送往地方。此外,“军机处”还管理换防工作,为换防人员拟定名单交由皇帝裁决自成立以来,“军机处”成为了朝廷核心机构,对一切国家安全和战争准备方面的事情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军机处”的设立,大幅提高了朝廷行政效率。大臣们通常早晨五点便进宫参见皇帝,然后接到旨意后迅速撰写并提交给皇帝审阅。一旦得到确认便迅速传达给相关部门。如果是紧急文件,则兵部会封印文件,并根据紧急程度使用三百里加急或者四百里加急等方式发送至各地。而对于特别敏感信息,则由亲手封印,上书“军机大臣密寄”。这样做保证了消息最快速度,最直接地传达到了中央及地方政府,从而提升了效率。

尽管拥有巨大的权力,但所谓的大臣们却没有任何个人权力,只相当于身边秘书服务于君主,因此可以说这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达到顶峰。“軍機處”直到清末仍然存在,其影响深远,而在任期短暂十三年的时间内,它促进了清朝经济发展,为历史上的盛世奠定基础。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