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唐朝的穆宗开始,历经八代皇帝,其中有七位是由宦官所扶持而登基的。然而,这并不是 唐朝衰败的唯一原因。——《新唐书》
在中晚唐时期的一百五十二年历史里,从唐肃宗到昭宗,大多数皇帝都被宦官拥立。而在这段时间内,即使像宪宗这样的明智君主,也最终死于宦官之手。在这个过程中,宦官们肆意篡改遗诏,拥立他们心仪的皇子,这成为了常态。这些宦官,如李辅国和仇士良等人,在他们统治期间,不仅在朝廷上权倾,而且对国家事务也大有影响。
可以看出,对于唐王朝来说,“安史之乱”之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宦官势力始终潜伏于宫廷之中。
在唐朝历史上,由于两位皇帝——李亨和李适(即肃宗和德宗)的有意扶持,宦官得以介入政治,并参与军国决策。这两个阶段正是宦官势力摆脱了皇权限制并夺取更多权力的关键时期。
显然,这些事件表明,尽管存在许多复杂因素,但最根本原因仍然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困难以及政治环境恶化。当一个国家处于极度动荡状态时,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可能导致政府失去控制,而这种情况恰恰发生在我们所讨论的那个时代。
综上所述,那个时代所有关于战乱与混沌、重生与崩溃的事情,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真理:即便是在那样艰难的时候,当一位强大的领导者试图通过任用某些人物来维护自己的政权,他们实际上可能只是无意中为那些具有野心的人铺平了道路,最终导致整个帝国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