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德元年(888年)的三月,昭宗登基之时,他仅仅二十二岁,却已展现出“体貌明粹,饶有英气”的风范。然而,他的时代命运不佳,朝中宦官权力滥用,而外部藩镇争霸称雄。朱温和李茂贞是其中两位虎视眈眈的强臣,他们各自控制一方,威胁着皇权。
昭宗努力治理朝政,尽心竭力地抑制藩镇势力,但最终无能为力。他个人也因此颜面扫地。在这段时间里,昭宗多次被劫持,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被朱温抓走后,被迫成为他攻打李茂贞凤翔城的筹码。在军事上,朱温占据了优势,并且几次战役都击败了李茂贞的军队。
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围城战变得漫长而惨烈。十一月时,朱温发起总攻,但双方仍然在对抗中互相辱骂。这场战争中的口水战中,一方指责对方为“劫天子贼”,另一方则回应说自己是“夺天子贼”。战斗持续进行了数日,最终因食物短缺和严寒导致大量守军和百姓死亡,有些甚至演变成吃人的悲剧,“市中卖人肉,每斤价值钱百,一犬肉五百钱”。
为了避免这样的极端情况发生,再次发生,即使在宫内设立小磨坊,让宫女们自己磨豆麦,以此节省粮食供给皇帝御用,即便如此,也只能隔一日才有一顿稀粥。此情此景,使得许多后妃、皇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看到主公挨饿。
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都有消息传来,说李茂贞暗中补充一些狗肉或猪肉给昭宗以提供营养,以确保他的生存。直到三年后的903年正月,当李茂贞再也支撑不过来了,便通过与昭宗商议,与朱温达成了和解条件:昭宗必须归属于朱温的手下。经过这番转手流程,不久之后,在905年的八月份,由于失去了政治价值,被杀害于世,只活到了38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大唐帝国即将崩溃的真实景象,以及当时的人民生活状况如何悲惨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