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简介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南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

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父徽宗禅让登基,即位后即改元靖康。

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靖康二年的三月,他与父徽宗听信奸臣谗言,被迫向金求和,但无力抵抗,最终汴京城破,被俘北去。绍兴二十六年的五月,他病逝于燕京,与父徽宗并被金人废为庶人,其弟高宗赵构得以继承江南地区的统治权。

个人履历

宣和七年的事件

宣和七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间,即行即位,并且在这一段时间内便遭到了金军的围攻。最初他任用了主战派李纲来抗击金兵,但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加上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还是选择了向金求和。这一行动导致了靖康之变,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危机。

静坐避难

靖康元年的十一月底至十二初期,由于汴京城池坚固,不易迅速攻克,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朝廷内部出现了一些动摇,但外部情况尚未完全失控。在这期间,他曾经试图通过使出重宝、割地等方式换取休战。但是,这些努力都失败了,最终导致了汴京城破,被迫逃往河东,并最终被俘。

被囚禁及死讯传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直被囚禁在辽国境内。在此期间,他曾多次请求归还家乡,也曾试图寻找机会逃脱,但均未能成功直到绍兴三十一年的七个 月份才有消息传回南方,其死讯才最终告知给世人。此时,其弟高宗已经稳固了自己的统治,而其本人的尸体则是在燕京病逝之后由金国送回并安葬在永献陵中。

早期生活及教育背景

早期生活方面,没有具体记载。

继承皇位

宣和七年的十月份,因为父亲徽祖突然崩逝或者因病而昏迷不醒,所以当时就很急促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手续,最终由他接管大权,从而成为新一任的皇帝。

统治风格与政策

他的统治风格可以说是缺乏决策能力,以及对待重大问题态度消极。他对于如何应对来自辽国侵扰的问题也是没有明确答案,只能依赖奸臣们提供的一些建议来处理。而这些建议往往都是错误或短视的,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静坐避难及最后岁尾

静坐避难意味着他放弃了继续战斗,以求保存自己以及一些忠诚的大臣们。但这种行为也引起了一部分士绔子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它直接导致国家丢失领土,并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的岁尾与死亡

据史料记载,在晚景中他的健康状况恶化,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因而采取更为消极的人生态度。当他听到儿子将要继承大业的时候,也许感到一种释然,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家庭情感所带来的痛苦。不过关于他最后的心境,我们只能从史书中的记录猜测其可能性。他最终于1156 年在五国城病故,这一年正值绍兴二十六周年,是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之一。这一次转折点标志着一个帝国走向分裂,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