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次子,母亲杜氏。赵匡胤早年投身军事,以武艺高强闻名。他的父亲去世后,他被迫逃到襄阳城中,一位老和尚看相时,说他会有奇遇。
后汉初年,赵匡胤投奔枢密使郭威,在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时屡立战功。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滑州副指挥使。在显德五年(958年),柴荣北伐期间担任水陆都部署,在莫州瓦桥关击退契丹骑兵。
显德七年的陈桥兵变,是一场由将士自发拥立的政变。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被穿上黄袍,被拥立为皇帝。这场兵变迅速控制了开封,并且宣布了对后周太后的宽恕以及对朝廷官员不侵犯的承诺,最终导致柴宗训禅让皇位给了他。
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他致力于统一全国。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免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从而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此外,还设立“封桩库”以期赎回被石敬瑭献出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的晚岁,由于健康问题,不断加强自己的体魄。他尤其喜欢练习射箭,每天射箭数百发,有时甚至连夜未眠。然而,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在一次狩猎途中,他因为过度劳累而突然倒地,此时已是开宝九年的冬季。这次意外发生在当日下午四点左右,当晚就因肺病去世。一代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就这样结束了一生的传奇故事。但他的名字和成就,却永远留在历史长河之中,为我们提供着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事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