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丝织业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相对发达的阶段,其纺织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当时,长安和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成为了全国范围内丝织业中心。长安设有东西织室,而临淄、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等地则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官营作坊,这些作坊常年雇佣数千名工人。在繁荣的城市中,也有一些富商大贾经营着自己的小型工厂。农民家庭主要从事家庭纺织,生产自己穿戴和缴纳赋税所需的麻布、葛布和绢帛,有时还会出售一些额外的纺织品。
西汉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其中官营作坊以高档次的锦、绣、纱縠为主。这一点可以从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各种完美保存状态下的丝麻织品来看,其中包括绢、纱、绮、锦以及起毛棉刺绣等,这些精致绝伦、高级细腻的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法——如编織、刺繡及印染——展现了各式各样的动物图案云纹卷草菱形花纹样式。这不仅体现了当时西汉时代的人们创造力与技艺,还反映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此外,一件素面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重量仅49克的小袖裙,更是凸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才华。而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一幅帛画,以及江苏铜山洪楼画像石上的图像显示出了单锭纺车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在1956年发现的一幅江苏铜山洪楼画像石上描绘的人物正在进行的是编織制作活动,使我们能够看到一幕生动的情景。
此外,在那个时代,不仅有用于制造丝线工具,而且已出现了用手摇提子的机器,即斜轧机,它在南北方地区都比较普遍,并且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用于制作提花装饰物件用的机械设备——提花机,表明提花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水平。此外,经科学分析,我们了解到那些时候人们使用茜草素和蓝靛作为染料,可以使服饰呈现绿色或红色的多彩效果,这比战国时代更为先进。